2025年区法学会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致信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安徽“三地一区”战略定位,锚定琅琊“533”发展战略,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积极助推“五个琅琊”发展目标。进一步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团结带领全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琅琊、法治琅琊,打造现代化新琅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法学会红色本质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依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和《滁州市法学会2025年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教育引导区法学会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致信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重要指示精神。指导或组织区法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及相关单位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举办理论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认识,找准定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大会的部署安排上来。
3.坚持和加强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法学会鲜明的政治属性,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切实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的重要政治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法学领域风险隐患研判,规范对区法学会管理,持续加强对法学会讲座、培训等活动及主办的网站等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政治引领
5.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阵地,充分发挥“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平台作用,着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大众化传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讨,组织全区法学法律工作者、会员等参与中国法学会举办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
6.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和上级法学会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履行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政治责任,共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方实践”系列课题。
三、持续深化法学理论研究,推动理论成果转化
7.繁荣法学研究。聚焦“五个琅琊”发展目标,立足琅琊自身实际,深入“融长”,积极“出海”,围绕琅琊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参与或精心开展系列法学研究、法律调研和年度课题研究活动。
8.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与司法、行政执法等实务部门沟通联系机制,加大优秀成果宣传推介力度,拓展成果报送和应用渠道,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四、助力平安琅琊、法治琅琊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9.主动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组织法学专家、法律专业人才参与区委、区政府及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论证、风险评估等工作,对法治琅琊、平安琅琊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更加有力服务依法决策、依法施策。
10.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提升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组织法学专家、法律专业人才深度参与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并向街道综治中心、社区(村)、商业街区等机关、场所延伸服务触角,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工作。在区综治中心及各街道综治中心设立专门工作室,充分发挥专家会员作用,助力提升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持续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1.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依托各街道综治中心建立健全法学会各街道法律服务站,完善法律服务机制。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服务触角,将法律服务工作拓展延伸至社区(村)、商业街区等区域,建立专业化特色化的法律服务点。
五、扎实开展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2.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法治宣传活动,做好“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普法宣传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13.做好会员向各类学刊投稿工作。积极向《民主与法制》周刊时报、中国法学、安徽法学、滁州法学等等法学专业媒体投稿,组织高水平、有分量、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宣传报道,宣传推介“五个琅琊”建设新进展新成就,讲好琅琊法治故事、传播琅琊法治力量。
14.发挥宣传阵地作用。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发挥区法学会网站等宣传阵地作用,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时宣传推广区法学会在法学研究、法治实践、法治宣传、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法治宣传传播力和引导力。
六、积极促进法学交流,推动法治人才培养
15.组织会员参加法学会各类法治论坛活动。积极参与中国法学会各学术论坛活动,组织会员参与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中国法治国际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及其他学术论坛等全国性法治论坛。积极参与中国法学会区域法治论坛活动,组织会员参与第十八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第二十二届“长三角法学论坛”和第五届“苏区法制论坛”等区域法治论坛活动。组织会员参与省、市法学会主办的各类法学专业论坛活动。紧扣论坛主题报送我区优秀法学法律研究成果。
16.深入发掘培养优秀法治人才。通过组织开展会员代表座谈会、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评奖表彰等方式,推动优秀法学法律人才脱颖而出。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助力琅琊“融长”“出海”发展目标。
七、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促进法学会高质量发展
17.继续加强区法学会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持续抓好中办和省、市有关法学会建设文件的贯彻落实,巩固完善法学会规范化建设。召开区法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学习落实新修订的《中国法学会章程》,完善法学会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充实专业工作力量,夯实法学会基层基础。
18.进一步做好会员发展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会员队伍,面向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机构、企业法务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发展会员,定向法学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和法学爱好者培育会员。畅通为会员服务渠道,拓展服务形式,切实把法学会建成“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
19.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从实加强法学会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区法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中共琅琊区委政法委员会(琅琊区法学会) 地址:琅琊区西涧北路3219号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2173939 传真:0550-2173939
Email:lyqwzfw@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20103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