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明光长安网>> 政法动态>>正文内容

明光法院出台人民法庭工作三年规划 优化四项机制打造“四个工程”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3日 点击数:2184

为进一步加快人民法庭各项事业建设步伐,实现法庭工作争先进位,切实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推动人民法庭工作科学发展。6月2日上午,明光法院召开党组会专题讨论《人民法庭工作三年规划(2015年-2017年)》,提出全面优化四项机制,打造“四个工程”,着力提升人民法庭工作水平,让人民法庭真正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便民诉讼“服务工程”。坚持“三个面向”和“两便”原则,综合案件数量、区域面积、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部分人民法庭管辖范围,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新的人民法庭建设标准,启动三界、潘村、桥头三个人民法庭的筹建工作,在所有法庭辖区乡镇成立法官工作室,部分偏远行政村、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地区设立“村法官工作室”,形成以中心法庭为主、法官工作室、司法便民联络点和巡回审判为辅的法庭布局形式,最大限度的缩短司法服务半径,方便群众诉讼。

优化人员配置,打造队伍发展“素质工程”。落实人民法庭机构级别和人民法庭庭长职级,坚持“专业素养高”和“司法经验足”两个标准选任人民法庭庭长,法庭庭长3-5年轮岗一次。实施“一线磨砺”计划,新招录干警一律先到基层法庭锻炼一年以上,院领导的调整优先从具有人民法庭庭长任职经历的人员中选拔。坚持内涵式队伍发展路径,组建由主审法官为主的审判团队,配备必要数量的法官助理、书记员等辅助人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强审判辅助力量。强化人民法庭干警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法庭人员综合素质,津补贴待遇适当向基层倾斜,实施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打造最强基层队伍。

优化职能定位,打造社会管理“维稳工程”。进一步优化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窗口建设,为当事人提供集成式、一站式诉讼服务,全面推行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制度。推动完善法律援助,强化司法救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打得起官司。在基层法庭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工作,继续拓展电话立案、口头立案、上门立案等方便基层群众诉讼的立案渠道,积极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当事人畅通诉讼绿色通道,着力解决诉讼难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基层法庭特邀人民调解员制度,主动加强与公安、司法、劳动争议仲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其他国家机关、群众自治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沟通与协作,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规范与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在化解纠纷矛盾中的联系与沟通,共同维护良好基层社会秩序。

优化工作机制,打造公正司法“满意工程”。以人民法庭为试点。推行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落实法官主体责任,突出庭审中心地位,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继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对于偏远、交通不便地区,尽可能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审判、就地执行;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出发点,每月定期深入乡镇、村、组等群众集中、矛盾集中地区开展巡回审判,达到教育、普法两不误。大力推广车载法庭、午间法庭、黄昏流动法庭、田间法庭、假日法庭等巡回审判模式,让“流动的人民法庭”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诉讼需求,切实提升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

(明光市人民法院  金先艳)


主办单位:中共明光市委政法委员会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08289 传真:0550-3808289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20103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