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的发生和存在是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原因,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大量的矛盾纠纷如不预先排查分析调处,各种不和谐因素就会随之增多。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那么怎样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呢?
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开展要扎实有效
县一级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研判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的层面上可能引发群体性矛盾纠纷;二是较大影响的个案;三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乡镇一级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的重点是:一是要对本辖区内重大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二是对本地区开展中心工作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三是可能对本地区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个案。
对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研判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定期排查。坚持县每月、镇每半月、村(居)每周排查和重要敏感时期每日定期排查制度相结合,重点对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特定对象带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开展排查,对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社会敏感期,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排查。做到及时发现、掌握和化解本区域、本系统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及不稳定苗头、隐患。
二是单渠道排查和多渠道排查相结合。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县、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网格化预警网络的作用,把地区排查、条线系统排查和单位内部排查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公安、信访、综治、维稳、司法、人社、国土、计生、农业、建设等部门的力量,形成部门配合、上下畅通、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大排查格局。通过全方位、多层面排查,扩大排查的覆盖面,不留盲点和死角,切实把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排查彻底,为解决矛盾和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专门人员排查为专群结合排查。改变由专职人员开会排查的做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发现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的重点着眼点要放在关注民生以及可能发生涉稳矛盾和问题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问题上。通过获取来自基层群众的信息,捕捉和掌握群众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使大量纠纷能在基层得到化解。
二、矛盾纠纷分析研判要及时准确
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认真进行梳理归类,分轻重缓急进行分析研判,通过研判,对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工作措施和建议,寻找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工作进一步落实。
一是要把矛盾纠纷起因摸准。要定期不定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近几年来,我市每年的元旦、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以及“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均开展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活动,通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较好的避免了群体性上访等不稳定因素的发生。除定期排查活动外,还要不定期针对某个专项活动采取了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开展的重点排查。
二是要把解决纠纷的措施搞准。对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召集有关部门、单位专题进行研判,就产生原因分析、解决工作措施、落实包案责任等进行分析,明确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具体解决办法。每次排查后,均要形成书面材料报同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如:交通事故纠纷、土地流转承包纠纷、农民工工资发放纠纷、重大信访案等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引起有关领导重视,通过完善制度,妥善消除了一些重大矛盾纠纷隐患。
三是要把工作重点看准。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稳控情况及社会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后,准确研判和把握形势,深度查找和分析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因素、新变化、新趋向进行分析,展开稳定风险评估,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对策。
三、矛盾纠纷预警化解要求在先
要按照“调防结合、预防为主”的人民调解方针和工作思路,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关口前移,变事后调解为事前防范,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建设,防患于未然。
一是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和敏感问题等重大事项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在每个重大事项实施或出台之前,围绕它的合法性、合理性、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及它涉及的各种问题等重点内容逐一分析预测,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消除稳定隐患,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加强矛盾纠纷预警信息网络建设。要积极整合司法行政、公安、信访、人社、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行业)和司法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健全部门(行业)信息联络员制度,建立精干有效的社会信息员队伍。建立完善预警情报信息报送制度,根据情况做到急事急报、特事特报、大事快报,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通过上述措施,及时收集掌握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和不稳定问题情况,做到矛情全覆盖、社情全掌握,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多渠道、多层次的矛盾纠纷预警信息网络。
三是建立矛盾纠纷预警预测机制。各级调解组织要对随时发生的矛盾纠纷快速反应,将普遍预防与重点预防相结合,搞好纠纷预测,制定预防措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和事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矛盾激化。根据日常监管获取的矛盾纠纷信息,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发布预警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从考核机制、通报制度、督导措施、实施办法抓好涉稳矛盾纠纷预警的实施,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预警操作规程。按照“属地、属人、属事、属责”的原则,确定预警级别,超前预警,防止贻误处置时机。
四、矛盾纠纷处置要科学有序
突发性矛盾纠纷,要坚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化解,确保事态不扩大、不升级、不激化。要准确界定矛盾纠纷的性质,判断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要讲究政策方法,面对面地做宣传、解释、说服、疏导工作,着力缓解群众情绪,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解决利益诉求,确保突发性矛盾纠纷得到科学处置。
得到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后,要第一时间对纠纷进行定性,制定周密的调解处理方案。调处中要坚持依法原则,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调处成功后,要对纠纷发生的起因、教训进行认真反思,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
主办单位:中共明光市委政法委员会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08289 传真:0550-3808289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20103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