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明光长安网>> 长安园地>>正文内容

【经验交流】柳巷镇:依法化解矛盾 创建“无访乡镇”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2日 点击数:2250

近年来,明光市柳巷镇积极有效开展多元化矛盾化解,依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信访工作,处理好信访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效维护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树立了政府权威,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无访乡镇”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柳巷镇地处明光市北部,淮河南岸。全镇总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人多地少、居住集中、位置偏远各类矛盾纠纷相对较多。

2013年,我镇排查受理各类存在信访隐患的各类纠纷287件,主要以土地、宅基地、家庭婚姻、邻里纠纷为主,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8%;2014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6件,仍然以土地、宅基地、家庭婚姻、邻里纠纷为主,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截至2015年7月底,我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3件,调解成功率达97.2%,同时,有效稳控群体性事件积案3件,其中:涉法涉诉欲赴省上访1件,赴明光1件,稳控因村委会换届选举信访积案欲赴京1件。

二、具体做法

针对当前群众信访工作存在问题,我镇进一步强化“乡为主”机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多元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依法全力做好群众信访工作。

(一)坚持终端走访,与群众贴心。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一线作业法,并结合“三民工程”大走访、“创先争优”、“五级书记大走访”、“春风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书记、镇长为表率,所有党政班子成员及联系村干部始终坚持走村、进组、入户,并实现此项工作的常态化。在走访中,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通过对五保户、低保户家庭的走访,了解了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通过对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的走访,掌握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对老党员、老干部的走访,收集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经常走访,真正实现了群众与广大党员干部之间的理解多了,埋怨少了;信任多了,隔阂少了;支持多了,抵触少了;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感情加深了,干部群众心贴心了。

(二)坚持依法办事,为群众尽心。我镇始终坚持关注和改善民生,依法依规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切实抓好各类民生工程落实。制定各项制度,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做到每项民生工程均签订目标责任书,按照定领导、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定奖惩六定合同化模式的要求,强化督查调度,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二是认真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我镇政务公开坚持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及时公开的同时,加大问题的处理化解。三是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完善五保供养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通过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坚持依法行政,让群众放心。为促进事务的公平、公正、公开,我镇紧紧围绕《安徽省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扎实推进镇村两级依法行政。在村级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在镇本级探索实施了重大事项旁听制度。两级制度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工作的健康运行,源头消除了诸多基层信访隐患。对每一件重要事项,做到不考虑细致周全不操作,不经过集体讨论研究不操作。充分发挥 “阳光信访”系统平台作用,积极管理维护好平台建设,对群众举报或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登记、受理、回复,对情况复杂,矛盾较大的交由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同时,镇纪委牵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地开展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并在规定工作日内给予反映人回复。“阳光信访”系统的良好运行,既为信访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服务,又规范了相关部门的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四)坚持依法调解,让群众安心。一是深入排查,源头化解。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镇、村、组三级联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针对农村不同情况,确立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新思路,切实把握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这一有效原则,敢于面对群众,善于接触矛盾,妥善处理问题。对排查出的各类信访隐患,我镇积极主动深入一线,变上访为下访,力促隐患排查在村、调解在村、化解在镇。二是建立机制,依法调解。一直以来,我们把依法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问题的最根本方法,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个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村级调解网络,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健全综治工作体系,发挥行政调解的核心作用;深化司法调解工作,发挥司法调解的辅助作用。三是贯彻条例,依法处置。我镇严格贯彻执行新《信访条例》,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对一些无理上访甚至胡搅蛮缠的上访人员,坚决采取措施,不迁就、不放任;对个别串访煽动、幕后组织集体上访且造成较大影响的,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查处。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坚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按政策办事,把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对极少数别有用心、蓄意制造事端,借群体性事件之机搞违法活动的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五)坚持依法引导,让群众顺心。对待信访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无论其情绪多么激烈,我镇从不回避问题、回避矛盾,从不绕道走、躲着走,而是积极主动迎上去、贴上去。对于少数激进的“刺猬头”、“难缠户”,在采用篮球防守的贴身盯人战术的同时,积极介入其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积极登门入户,与其沟通交流,通过谈心交心,力求进入其心理世界、情感世界。我镇陶桥村四组部分苇地被张某等长期占有使用,为索回土地,以范某牵头的四组部分村名到镇申请调解,要求张某退还土地,在镇村调解无果的情况下,镇里并没有放弃,主动和牵头人范某等沟通,建议他们走司法程序,并指定我镇法律服务所主任宋体亮作为代理人。通过明光法院审理、滁州中院二级终审,判定张某退还土地,恢复原貌,但对范某等要求对占用土地赔偿问题,因证据不足,未予以认定。今年6月份,范某等对判决不服,准备车辆、横幅、标语欲赴省上访,在得知情况后,我镇指派专人第一时间找到范某等,向他们说明涉法涉诉案件的申诉程序和要求,并邀请他们来到“老宋”调解室,继续进行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顺了心,最终有效避免一场越级访事件发生。

(六)坚持招牌调解,发挥“老宋”作用。“有事找老宋”,在柳巷镇流传这么一句口头禅。柳巷有个“老宋”调解室,是明光市唯一以姓氏命名的调解室,老宋叫宋体亮,是柳巷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法律服务所主任。2012年以来,通过他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8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由于老宋矛盾调解量大、成功率高,通过调解还有效化解诸多较大信访隐患,取得的成绩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充分肯定,他先后被评为“全省调解能手”、“全国调解能手”称号。近年来,我镇充分发挥“老宋”调解室金字招牌作用,以该调解室为统领,进一步加大村级信访工作站建设,配齐配强村级群众信访工作专干,并建立矛盾纠纷周排查、群众专干月例会制度。例会上,专干汇报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情况,分析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研究重大复杂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和防激化措施;交流矛盾调处工作经验,安排下一步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对村级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老宋”调解室及时介入,镇村联动开展调解,确保将各类信访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013年以来,我镇曾2次代表明光市在滁州市信访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013年我镇被明光市政府命名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2014年依法行政考核一等奖,2014年获得明光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度被滁州市命名为“无访乡镇”称号。2015年8月17日,代表明光市参加滁州市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推进会暨信访“乡为主”工作现场会,并作典型发言。

总之,群众信访工作千头万绪,难以面面俱到,我们会增强信心,继续加强“乡为主”机制建设,以创建“无访乡镇”为目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干群关系,扎实做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工作的开展。

(柳巷镇  陈太江)


主办单位:中共明光市委政法委员会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08289 传真:0550-3808289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20103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