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明光长安网>> 基层传真>>正文内容

十月菊花开 民生硕果累—明光市2015年民生工程巡礼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8日 点击数:467

十月菊花开,硕果正飘香。今年的民生工程,对明光来说,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成就,令人瞩目。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丰收锣鼓声中,我们满怀喜悦心情,沿着千年流淌的沙河,奔流不息的池河,走进村村寨寨,踏遍山山水水,追访了民生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所到之处,看到了民生工程受益者的一张张笑脸,好似一盘盘盛开的向阳花。从他们的笑脸中见证了民生工程给百姓带来的福祉。

女山湖畔笑声甜

十月,正值菊黄蟹肥的季节。在烟波浩渺的女山湖,渔民们正在捕鱼捉虾,好一派追赶鱼讯的繁忙景象。湖面上,随着清风的吹拂,不时地飘来阵阵爽朗的笑声。笑声中,可以听出渔民们那股喜悦的心情。

在一只船头上,渔民王永花的笑声格外甜美。究其原因,原来是她一家6口人,全都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使她高枕无忧了。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又何止她家一户?

据悉,全市城乡居民有32.19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60周岁以上的有9.1万人,每人每年享受中央财政补贴840元,15-59周岁参续保23.0959万人,每人每年享受省财政补贴20元。此外,独生子女、双女户每人每年还享受县财政补贴30元,二级以上残疾人每人每年享受县财政补贴100元。

银杏之乡欢乐多

素有银杏之乡的泊岗乡,地处淮河北岸。这里四面环水,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党的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像挂在枝头的银杏,果实累累。尤其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众实施生活救助以来,给泊岗乡的群众带来更多的欢乐。低保户李锦草就是典型的代表。去年以来,他家一家三口得到救助后,不仅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他激动地说,党的民生工程给低收入家庭带来福音,是党的民生工程把我家从贫困中解救出来。像这样的户,在明光数不胜数。

从市民生办获悉,该市今年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并 轨试点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筹试点是其中一项内容。全市有20737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每人每年可享受231元的低保补差。

美好乡村美如画

在明光广袤的大地上,一座座美好乡村相继建成,成为美丽富饶的皖东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进苏巷镇的大牛郢,映入眼帘的是别致的民房,整洁的村落,大片的绿化,健身的广场,给人一种“车在村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近年来,该市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现已建成了三界镇的梅郢村、张八岭镇的官刘村、明光街道的映山村、明东街道的魏岗村、女山镇的光明村,还有苏巷镇的牛郢村、潘庄村等。今年,该市财政又投入美好乡镇建设资金2420万元。目前,自来桥镇的尖山村,涧溪镇的鲁山村、女山湖镇的山南村、管店镇的凤山村、明东街道的上罗村等5个美好乡村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塘坝清淤保丰收

在池河两岸,花园湖畔,横山脚下,整个大地从几个月前的铺绿叠翠,变成了金浪滚滚。到处是一派“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丰收景象。

在桥头镇岗王村,我们欣喜地看到千亩水稻稻穗一片金黄,多台收割机在欢快地收割。据这里的村干部介绍,今年的水稻丰收,全得于水源充足,多亏财政补贴,及时清淤了所有塘坝,既保水又蓄水,使水稻等农作物旱涝保收。

据悉,去冬今春,该市财政及时下发补助资金,1948.2万元,对1372面塘坝进行了清淤扩挖工程。此外,还补助资金220万元,对35条农村河沟进行了清淤工程,这是保农业丰收的根本措施。

重见光明谢党恩

在农村里,我们所到之处,听到老百姓更多的赞语,全都是赞扬党的民生工程好,给百姓带来实惠。白内障复明工程,给白内障患者带来福音,使他(她)们重见光明。在明东街道卞郢村的田头,我们看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的柏立华又能重新在地里干起农活。她高兴地说:我忍受多年失明的痛苦,是政府实施的复明工程,使我告别失明痛苦,重见光明。

据市残联提供的信息:今年,该市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农村、城市街头,广泛向残疾人宣传民生优惠政策,使7559名贫困重度无劳动能力残疾人得到救助,88名贫困残疾儿童得到抢救性康复,75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得到药费补助,180例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复明手术,重见光明。

明光市财政局  袁松树、王耀新)


上一篇:柳巷召开国庆期间安全工作会议[ 09-30 ] 下一篇:管店镇召开2015年度信访知识竞赛动员会[ 10-09 ] 作者:明光政法

主办单位:中共明光市委政法委员会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08289 传真:0550-3808289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20103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