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来安:十多年的“疙瘩”解开了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点击数: 18

“多亏了这届村‘两委’,不是她们一趟趟往家里跑,跟我们掏心窝子聊,这‘疙瘩’哪能这么快解开啊。”日前,在来安县雷官镇黄桥村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网签现场,村民李晓东与张联春长达十余年的土地纠纷终于圆满解决。

时间倒回1998年,李晓东外出务工,将自家10亩水田口头托付给同村的张联春代耕。13年后,李晓东返乡想重拾耕种,张联春却犯了难:“这些年我施肥、浇水、翻地,把地伺候得这么好,说还就还,我这心里过不去。”

一句话没谈拢,两人从村口吵到村委会,又从村委会吵到镇里。此后数年,虽然村、镇始终没放弃调解,可两家谁也不肯让步,矛盾在一次次拉扯中越积越深。2016年土地确权工作启动,受这起纠纷影响,两家的“红本本”迟迟发不下来,无奈之下,他们又踏上了漫长的信访路。

转机出现在2021年,黄桥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在村党总支书记徐晴的带领下,将这起“老大难”土地纠纷列为重点攻坚任务。村工作团队分工明确、迅速行动,一方面走访厘清历史脉络;另一方面查阅相关资料,核实土地权属。

“基层矛盾不是‘非黑即白’,光讲政策讲不通,得暖到人心坎里。”徐晴说。街上遇上李晓东,总要停下脚步聊几句,耐心倾听对方诉求;了解到张联春家庭困难,村里工作人员自费上门慰问,不仅连续两年为其孙子准备新衣服,日常生活中也常关心帮扶。有一次凌晨,看到张联春朋友圈发“险些出车祸”的动态,徐晴第一时间打电话安慰叮嘱,让张联春心里满是暖意。

一点一滴的付出,慢慢焐化了两家人心里的冰。去年底,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启动,村“两委”班子轮番上门沟通,讲政策、聊家常、算明白账,前前后后跑了七八趟。终于在前段时间,张联春主动找到村干部说:“这些年你们为我们两家操的心,比自家事还多,再犟就不像话了,地我还。”李晓东也深受触动,主动提出给予适当经济补偿,两人握手言和,十几年的隔阂瞬间烟消云散。

“基层干部要做老百姓的‘家里人’。”徐晴笑着说,只要肯跟群众掏心窝子,用真心换真心,再难的疙瘩也能解开。如今,在黄桥村,基层集体治理的力量正不断转化为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实效,为乡村和谐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一篇:四级联动强治理 服务群众零距离[ 10-10 ]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本报记者 李邦军 本报通讯员 胡婷婷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