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定远县连江镇发挥榜样力量化解村民矛盾

——连江镇发挥榜样力量化解村民矛盾工作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2日 点击数: 2637
    走进连江镇三合村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矛盾调解室,迎门一个大大的“家”字给人以温馨之感,原本应该摆放各类规章制度的地方,却整齐地陈列着12户“四德”之星全家福和他们平凡而感人的事迹,矛盾调解桌上少了厚厚的调解卷宗,却留下了许多邻居、亲人温暖的话语……

    “自从建起这个‘美德馆’,小偷小摸的现象销声匿迹了,打架斗殴的没有了,赌博的不见了,家庭暴力、借钱不还、不赡养老人,再也没有听说过。现在村里的小伙再也不愁讲媳妇了……”隔壁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老杨高兴地介绍着三合村的可喜变化,他说,三合村因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家风美德教育,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看到三合村的可喜变化,连江镇及时地把矛盾调解室搬进了“家风美德馆”,以身边的榜样感化人,用鲜活的事例教育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江巷社区小舒组张某某、张某人一排南北朝向瓦房,在街北组舒某屋后,两排房屋之间有6米宽巷道供村民进出,1995年土地分配时,每户家前屋后土地均丈量列入承包地,不久,张某某将房屋翻盖成东西朝向临路楼房,原本村民出行的巷道变成了张某某的承包地,为解决村民出行问题,村委会承诺为张某某单身弟弟张某解决五保待遇,由张某某先向北让出3米,待舒某翻盖房屋时,再让向南出3米,供村民出行,因种种原因,张某某的五保待遇未能得到落实,张某某将巷道用杂物堵实,舒某夫妇双双患病去世,遗子智障,始终无力翻盖房屋。村民无路通行,多次与张某某协商无果,无奈之下,将张某某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由张某某、舒某两户分别向北、南各让出3米,供村民通行。因舒某户无力翻盖房屋,张某某时不时用杂物堵巷道,村民多次反映到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屡次协调,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今年初,再次协调时,中心组织了小张(张某某儿子)、舒某某(舒某弟弟)及部分村民代表,到三合村家风美德馆参观,并邀请了“道德之星”任帮荣现场劝解,村民代表表示,看到岳庄村民邻里和谐相处,感到很羞愧,表示以后在生产生活中多照顾张某某,舒某某表示侄子小舒精神残疾无力翻盖,由自己出钱翻盖房屋供其居住,主动让出3米巷道,小张也不好意思地表示,再也不堵村民出行的道路了,一场纠缠了多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骑马夏90多岁老人夏某,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孙满堂,子女生活条件都很好。老伴去世后,身体硬朗的他一直由七个子女轮流赡养。去年摔了一跤,大儿子也患脑血栓住院,轮流赡养到了大儿子这卡了壳,其他几个子女也都不愿继续赡养,老人无奈之下,找到了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镇中心第一时间,通知了几个子女,带他们 参观了家风美德馆,当他们听到“滁州好人”李彩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双目失明的婆婆和丈夫时,大家的脸都红了,再看到李彩一家人清贫幸福的“全家福”时,老人的三儿媳陈某主动说:“大哥有病,自己生活都不能处理,二哥要带孙子,四弟和五弟在外务工,老人由我养。”她说到做到,回去立即把老人接到了家中,悉心照料。其他兄弟姐妹,纷纷表示每月给老人300元赡养费,现在老人身体又恢复了原来的硬朗,脸上又出面了开心的笑容。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该镇依托三合村的家风美德馆,用群众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润物于无声,化矛盾于无形,让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全镇形成了形成了人人关心集体、人人帮助他人的良好风尚。该镇连续两年被评为 “滁州市无访乡镇”、“ 滁州市平安乡镇”和“滁州市文明村镇”。三合村也被评为“滁州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和“安徽省卫生村”。

上一篇:全椒县出台《七五普法规划》[ 01-05 ] 下一篇:南谯区召开“六五”普法总结暨“七五”普法动员大会[ 01-22 ] 作者:佚名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