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天长:紧盯社区“小网格” 做优治理“大文章”

来源:安徽法制报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1日 点击数: 1839

“回家容易,停车真的很难啊。”春节前后,自驾返乡人员急剧增多,天长市千秋街道安康小区的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收集到居民集中反映。原来,该小区建于2001年,现有业主953户,停车位却仅有650个,每逢过年,停车只能靠“抢”。于是小区网格员、“五老”人员、业主代表共同谋划,在不影响小区绿化和居民出行的情况下,腾挪出1100余个车位,化解了潜在的矛盾因素。这是该市加强基层网格治理的缩影。

近年来,天长市在强力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一格八员、一网三色”社会治理工作法,着力破解基层矛盾纠纷难化解、住宅小区内党组织建设薄弱、社区服务能力不足等难题,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发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让温暖直抵人心。

端口前移 有困难就找“八大员”

近年来,天长市的市区范围迅速扩大,各种利益诉求不断涌现。目前,该市有168个住宅小区,其中,97个小区有物业管理,78个小区成立了业委会,近一半的住宅小区缺乏专业管理,这极大地考验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

“一些老旧住宅小区建筑年代久远,既没成立业委会,也没有聘请物业公司,容易处于失管或半失管状态。新建成的住宅小区通常由开发商选定物业,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容易在物业费、停车费以及维修基金的使用等方面产生矛盾和分歧,双方信任度不高。”天长市业主委员会协会会长陶春明告诉笔者,小事不能及时化解,便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小区网格员是离居民群众最近的社区工作者,更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只有主动发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2020年1月起,天长市将市区的2个街道、23个城市社区优化调整为168个网格,创新“一格八员、一网三色”社会治理工作法。统筹在职党员、“五老”人员、志愿服务者、业主代表、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等“八员”力量下沉网格末梢,实施红色党建领航,打造全要素网格;依托绿色机制助航,探索闭环式社区治理;推进蓝色服务护航,完善长效化管理。建立健全“网格吹哨、各方响应”的联动联处新机制,进一步培育了解决基层矛盾的主体力量。

“我们力争把解决矛盾的窗口前移,让小区网格员尽心尽力,实现价值,更有作为。”天长市广陵街道土城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诗武介绍,该社区东方红郡小区固定了党员、“五老”人员、业委会成员、平安志愿者等人员收集居民难点堵点,小区业委会坚持每天有人值班、每周开碰头会、每月开例会。小区陆续完成了停车场修缮、排水排污设施改建、监控系统及广播设施更新等,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同时,该小区还设立了矛盾调解室,实现居民反映的矛盾百分百受理、百分百回访,让矛盾就地化解,纠纷不出小区。

原先网格员发现问题一股脑上报完事,如今“八大员”尽心履职,解决问题就像开通了“绿色通道”。天长市浔河社区位于白塔河南岸,2021年12月,该区域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些居民在岸边种菜放养鹅鸭等家禽,污染水环境,便立即联合市容执法局综合执法队,对种菜养鹅鸭的居民进行劝导,并清理了岸边菜地和沿岸漂浮的塑料袋、树枝、杂草等垃圾,为社区群众营造了水清岸绿的人居环境。

填补空白 将支部建在网格上

“有的住宅小区住户多、居住人口体量大,而且成分混杂,仅凭网格员的力量难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就将党小组建在楼栋里,并加以因势利导,人熟了,大伙儿心也齐了,事情就更好办了。”天长市综治中心专职主任王麓告诉笔者,该市根据网格划分情况,以“住户党员+小区物业公司党员”为主体,建立“红色网格”微行动党支部,以楼栋(居民组)为单位下设党小组,让党组织的毛细血管网络覆盖基层。

走进濒湖而建的天长市千秋街道天森国际花都小区,四周绿植郁郁葱葱、环境干净整洁。2019年9月,该小区物业公司成立了全市首个物业非公企业党支部,并在每栋单元楼配备了党员管家,打造了集红色网格、红色物业、党员管家于一体的“微治理”平台。得益于多方协同、有效管理,这个拥有2300多户居民的大型小区物业费缴纳率逐月递增,小区的微书吧、健身活动中心、志愿服务站、党员管家工作站等公共设施日趋完善,活动经常。

“业主对党员身份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很高,在协调邻里纠纷、开展志愿服务、整顿环境卫生时,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天长市广夏小区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陶开潮曾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28年,是一名基层老党务工作者,退休后进入小区物业管理行列。他向笔者介绍说,“将党建工作融入物业小区日常管理,既能推动社区治理形成合力,又有助于提升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基层治理和企业服务双提升。”

位于天长市城郊的广陵街道田庄社区,征地拆迁户多,人员流动频繁,治安管理、环境治理、违建管控等工作难度大。该社区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将社区划分为28个红色网格,组织在职党员、“五老”人员等力量组建社区红色治理队伍。“红色治理队成员带头处理棘手事务,高质高效办理群众意见,打造了15分钟服务圈,在项目建设、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陵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倩介绍说。

长效治理 全网联动共同发力

“基层矛盾得到及时疏导,党员带头办事凝聚民心,得益于我市不断创新优化网络服务措施,并着力推动工作方法常态化、长效化。”天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罗金珠由衷地说。

2021年1月,天长市社会治理大数据智慧化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后,在全市范围推广使用,建成红色智慧管家指挥中心。网格员日常收集到的各项信息,可以“一键”推送至该中心,并派发给各联动部门处理。通过扫描天长“码上办”二维码,居民群众也可随时将诉求上传至该平台,并实时查询办理进度。2021年以来,处理小区物业管理各类棘手问题3564件,群众满意度超99%。

“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天长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明和介绍,该市密切联动公安、信访、市场监管、城管等职能部门,全力打通信息壁垒,实现群众诉求一处录入,后台系统自动关联。对于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该市按照简易、需协调处置和重点难点问题三类整理。一般简易问题由网格员自行办理,2小时内完成处置;需协调处理的问题,由网格员“点对点”推送至相关职能单位、同步至市级主管部门,进行“直通”办理,在一周内办结;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启动部门会商机制,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在两周内办结。与此同时,天长市还实施了居民“服务类”事项以居住地为主、“权益类”事项以户籍地为主的新模式,确保矛盾纠纷调解、民生保障服务、城市管理等就地就近落实处置。

“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能有效作为,我市常态化开展了‘社会大宣讲、民情大调查、干部大走访、秩序大整治、形象大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畅通便民服务热线,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事情有人办、诉求有人听、纠纷有人调、困难有人帮。”李明和说。


上一篇:滁州市琅琊区:“三聚焦”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03-07 ] 下一篇:凤阳 :“三下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03-16 ] 作者:通讯员 宣金祥 王麓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