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案件聚焦>>正文内容

“熊孩子”充钱玩手游 法官调解帮追回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3日 点击数: 802

9岁孩子多次使用母亲手机为游戏充值,金额累计超过1万元,家长发现后与游戏运营商协商退款未果。近日,定远县人民法院通过“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微信线上调处了这起纠纷。

2023年3月至5月期间,小乐在其母亲手机上注册账号玩“××派对”手机游戏,并多次用手机充值1万余元。小乐家长发现后,曾多次联系游戏运营商,协商退还全部充值金额,均无果。后小乐家长以小乐的名义诉至定远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与游戏运营商联系。沟通中,运营商认为即使充值行为是小乐操作,但多次充值金额均较小,与小乐的智力、年龄相适应,充值行为有效,按公司规定只能退还20%。但小乐家长认为,小乐的游戏充值行为未经父母同意,系无效,游戏运营商应全额退款。

承办法官听取双方意见后,以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原则开展了“背对背”调解,一方面告知运营商游戏平台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措施落实得还不到位,且小乐父母对小乐充值行为确不知情。另一方面提醒原告父母,孩子未经允许充值系家长疏于监护导致,父母须为此承担一定后果,不能一味将责任推至游戏运营商,且小乐作为年满9周岁的儿童,其多笔充值在10元以下,与其的智力、年龄相适应。

最终,经反复沟通协调、释法明理,小乐父母与游戏运营商达成了一致意见,游戏运营商当即退还6000余元。小乐父母收款后自愿表示撤诉,并表示日后会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法官说法:未成年人为了规避防沉迷措施等经常会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注册,网络游戏经营者作为交易对方通常难以通过网络信息来认定消费者是否具有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符合的行为能力,故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需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家长将为此买单。作为孩子家长,应当约束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管理好自己的手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进行大额消费。


上一篇:以案释法|在宠物咖啡馆被狗咬伤,谁担责?[ 02-06 ] 下一篇:故意隐瞒车辆发生过重大事故 因欺诈被判退一赔三[ 03-20 ] 作者:通讯员 杨超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