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南谯做实“田间警务”护航特色产业
□本报记者 王娅飞 通讯员 华庆庆 杨文逸
3月10日,春光明媚。在安徽省滁州市珠龙镇的草莓园里,簇簇绿叶间缀满了鲜红的果实,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滁州市公安局南谯分局珠龙派出所社区民警章勇正穿梭在田间,与农户们愉快闲聊,了解帮助需求、排查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南谯分局不断创新“田间警务”模式,通过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主动靠前服务等举措,助力辖区乡村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平安力量。
图为近日滁州市公安局南谯分局珠龙派出所民警在草莓园走访。杨文逸 摄
在章广镇红琊山生态农场,一场由南谯分局章广派出所组织的“反诈讲堂”正在火热进行。农场主阚良绪是当地生态养殖业的带头人。2018年,他敏锐抓住短视频行业兴起机遇,推出“云养猪”模式,让红琊山的生态猪迅速走红网络,远销北上广、江浙沪等大城市。如今,阚良绪正准备开启直播带货新赛道,但网上开设店铺带来的涉诈风险让他犯了难。章广派出所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民警上门送教,为农场员工普及网络交易中的反诈常识。“这样的送教上门,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非常及时。”阚良绪感慨道。
南谯分局始终坚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理念,持续优化公安服务。分局所辖的8个农村派出所根据辖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便农助农举措,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夜幕降临,在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施集派出所所长胡义华和辅警骑着警用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千亩茶园间开展巡逻。在红蓝警灯的映衬下,茶园显得格外安宁。由于茶叶种植多位于山地,传统的汽车巡逻难以深入茶园腹地。为此,胡义华积极申请配备了5辆警用电动自行车,使巡逻范围更加深入,实效性显著提升。“这样一来,我们的巡逻触角能延伸到茶园深处,更好地守护农户的劳动成果。”胡义华说。
3月3日,珠龙镇草莓种植大户刘老汉和邵先生因销售摊位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并报了警。社区民警章勇在稳定双方情绪后,立即通过“网格化平台”App将线索上报镇综治中心。随后,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村委会、派出所等多方联动,上门将矛盾成功化解。
“现在春茶、草莓等特色农产品逐步进入销售旺季,难免会出现价格竞争、摊位纠纷等问题,我们坚持靠前一步,把矛盾纠纷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群众身边。”珠龙派出所所长陈玉泉介绍。
围绕“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南谯分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创新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矛盾调解中心”四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及时发现并化解涉邻里、地界、权属等矛盾纠纷苗头隐患,最大限度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去年,全区矛盾纠纷排查数和化解率同比分别上升18.6%和7.2%,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