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来安县西门社区:小巷议事“小支点” 撬动民生“大幸福”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7日 点击数: 43

在滁州市来安县西门社区,有一支由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和社区两委成员组成的特殊队伍——小巷议事会。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队伍,每天带着民情日记本走街串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成为社区治理的“活地图”和“贴心人”。

“小巷管家”正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吕华 摄

这群“小巷管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熟地熟脸更熟。68岁的周业兆是8号网格的“百事通”,他总说:“谁家屋顶漏雨、哪条巷子缺路灯,街坊咳嗽一声我都知道。”春节前,城河南路煤建公司宿舍的下水道断裂导致污水横流,一时间,楼道成了“沼泽地”,居民进出得踩着砖块“练平衡”。居民多方反映,问题却卡在“多家单位施工遗留”的死结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居民陈雪峰拨通了议事会成员周业兆的电话。次日清晨,周业兆便带着网格长李晓敏踩着积水现场办公找“症结”。面对埋在多条管线下方的断裂管道,他连续一周奔走于自来水厂、电信公司等多家单位,最终协调完成修复工程。经过一个多月施工,这条困扰居民多时的“臭水沟”终成坦途。

在西门社区,这样的暖心故事屡见不鲜。西小街的罗大爷患癌瘫痪,老伴佝偻着腰照料,连买药钱都难以筹措。邻居李明斗发现后,立即联系议事会成员宋永祥。次日,宋永祥冒雨骑车到社区,对照政策文件为老人申请了500元救急款。钱虽不多,但罗大娘攥着信封直抹泪:“这钱带着温度呢!”

3860户居民的大小诉求能被迅速响应,得益于社区党委创新构建的“网格长+议事会成员”双轨机制。34名议事会成员嵌入10个网格,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治理闭环。

为了让“众人事”真正“众人议”,小巷议事会还琢磨出一套土办法。居民提出的问题被分成“个人急难事、邻里纠纷事、居民期盼事”三类,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拖到明天;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就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问题,变以前的群众追着部门跑,成现在的部门围着百姓转。

更让居民津津乐道的是那本“积分存折”。老党员卢国友的存折上密密麻麻盖着红章:帮独居老人换灯泡积5分,调解楼上楼下漏水纠纷积10分,组织捐款给困难学生积15分……“年底凭积分换荣誉,现在大伙儿比着做好事!”卢国友得意地展示存折,仿佛那是比存款更珍贵的“财富”。而议事会成员的“成绩单”则挂在每个巷口的公示栏里——姓名、电话、职责全公开,干得好不好由居民打分。去年就有3名“挂名不干事”的成员被“亮红牌”下岗。“混日子的在这儿待不住。”社区党委书记吴学来说,他们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种子播撒在每一条小巷,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共治共享中生根发芽。

如今的西门社区,小到晾衣杆安装,大到污水管网铺设都能看到“小巷管家”的身影。去年小巷议事会共收集群众诉求517条,累计解决400多件“老大难”问题;调解矛盾134起,协调解决民生问题100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小巷管家”正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绘制新时代基层治理新画卷。


上一篇:用好用活基层治理“破局之道”[ 03-20 ] 下一篇:让平安看家 为幸福护航[ 03-28 ] 作者:记者 李邦军 通讯员 吕华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