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十亩田埂间的司法温度

来源:安徽法治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点击数: 18

3月14日,滁州市全椒县人民法院的法官王化霞成功调解了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后,笑着对身旁的法官助理感慨道:“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可算是啃下来了!”

王化霞是全椒县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拥有十多年审判经验,面对复杂的案件向来游刃有余。可这次,她却把一起看似平常的案件,视作“硬骨头”,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事情要从2020年3月说起。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村某村民组,与当地承包田大户老袁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本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却因沟通疏忽,引发了大矛盾。村民组和老袁各持一份合同,内容却不尽相同。村民们坚称把所有土地都承包给了老袁,老袁却觉得自己承包的只是利于种树的部分土地,因此还空置了一些土地。双方对承包亩数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案件受理后,王化霞带着法官助理来到村里。村民们听说法官来了,纷纷赶至现场讨要说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矛盾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愈发激烈。王化霞敏锐察觉到,村民组内部对各自的土地亩数本就存在争议。

耐心沟通后,王化霞先让村民回家确定自家的土地份额,同时与老袁协商,让他预交200亩承包费到法院账户。不久,老袁按要求预交了费用。

本以为第二次现场沟通能顺利解决问题,没想到,双方又因总承包亩数争吵起来。调解现场,王化霞努力寻找矛盾化解突破点,细化调解协议。最终,第二次调解收获了双方均认可的书面谈话笔录,确定了土地丈量方式和承包费用单价,待亩数确定后再签订调解协议。

一周后,王化霞接到村委会电话,得知双方已完成土地丈量,但存在约十亩误差。“这好办,我们这就去现场量。”王化霞果断回应。

来到争议地块,王化霞组织双方当事人,用测量仪仔细丈量核实土地面积,了解情况。原来,差距主要在田埂面积。这时,村民组组长主动提议:“既然这样,差异亩数我们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一半,法官也不用这么辛苦了,有点误差难免的。”老袁也点头认可:“对,我们各让一步就行。”

双方回到村委会会议室签下调解协议。矛盾终于化解,王化霞长舒一口气。村民们笑着对她说:“地量好了,粮食就能种好了,大家心里也都敞亮了!”

这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圆满解决,不仅体现了法官王化霞“脚下沾泥土,心中有天平”的专业素养,更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法官的智慧与担当。王化霞用测量仪丈量土地的同时,更用耐心丈量着民心。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为乡村振兴中的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司法样本,让法治阳光照进了田间地头,也照进了百姓心间。


上一篇:天长市广陵街道:“三微共治”让社区治理“无微不至”[ 04-03 ] 下一篇:全椒县:“多点开花”,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04-16 ] 作者:本报通讯员 胡蕴文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