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滁州市南谯区“四融合”推进社区矫正安全管控信息一体化平台

来源:滁州市南谯区综治办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4日 点击数: 1604
    近年来,南谯区司法局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现代管理技术,不断完善社区矫正监管工作模式,全面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监管,切实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

    一是“电子平台”与“纸质档案”相融合。注重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整合应用,依托电信公司技术平台,将矫正对象个人档案信息和公益劳动、思想汇报、集中教育、心理矫治、走访登记、请假审批、考核奖惩等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内容统一纳入平台界面,使社区矫正各类基础信息形成一本全系统共享的网络化卷宗,实现社区矫正基础工作向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转变。

    二是“刷证报到”与“报到制度”相融合。我区实现刷证报到全覆盖,以居民身份证为报到的唯一凭据,要求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八小时集中学习、劳动或外出销假报到时,必须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到司法所进行现场报到,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制度。目前,我区9个司法所及社区矫正中心全部利用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刷证报到”,杜绝了脱管漏管的瞒报可能。

    三是“手机定位”与“日常监管”相融合。通过运用手机定位系统全天候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监管,设置“电子高墙“,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位置、活动轨迹,同时结合对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的抽查,对无故关机或人机分离等行为进行警告,从而确保社区服刑人员随时都在司法所的管控之中。

    四是“电子腕带”与“重点监管”相融合。我区率先配备了社区矫正电子腕带,对累犯、惯犯、暴力犯、重犯及社区矫正期间表现不好的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配备,从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警示和震慑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社区矫正工作技防水平和监督管控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朱小宁  杨宁宁  )

上一篇:来安县汊河司法所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1-03 ] 下一篇:明光市五举措助力完成法援民生工程全年目标任务[ 11-04 ] 作者:佚名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