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正文内容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平安建设

来源:安徽法制报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5日 点击数: 2899

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积极引导、培育、促进辖区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平安建设,夯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根基,有效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平安建设常态化。

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将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情况纳入全区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印发《琅琊区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加快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引导有序参与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在社会治安、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区委平安办印发《琅琊区街道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对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以及补贴标准进行进一步明确。

注重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把好培育扶持关。立足城市社区多、居民服务需求大的特点,着力培育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截至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社会组织193家,其中,社会团体4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144家。重点打造公益慈善类、志愿服务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在区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共有专业社工类社会组织3家、标识为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的2家、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20余家。积极培育新亮点。目前,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正在打造中,部分社区已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凤凰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立3年,共培育15个社会组织,引进社会工作人才20余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龙池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结合辖区留守儿童多的特点,打造“汉学堂”,通过帮、扶、教一体的新模式,为辖区留守儿童群体营造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爱心学堂”自成立以来已有累计1000余名志愿者和100多位专业社工参与,先后举办各类活动近300场,受惠城市居民及其子女7000余人。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服务民生等活动,初步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凤凰社区组建一支32人的“花甲巡逻”志愿服务队,成立社区居民服务中心。胜利社区为20名自闭症儿童建立滁州市首家为孤独症儿童服务的机构星星孩子家园。龙池社区精心打造以映山红、康乃馨、向日葵、君子兰、蒲公英、紫罗兰命名的“六色花”志愿服务队。

不断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大力推进警民联调工作。琅琊区委政法委、琅琊公安分局、区司法局联合印发《琅琊区“警民联调”工作意见》,在辖区5个派出所设立警民联调工作室,从退休老法官、老检察官、老警官中选聘11人为专职人民调解员。自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10起。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兼职调解志愿者队伍,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街道、社区(村)工作者等120余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着力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完善街道、社区(村)、村组三级人民调解网络组织,目前全区8个街道和44个社区(村)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保证了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各调委会积极加强人民调解组织与街道群众工作站、劳动保障所、民政办、计生办、妇联、团委等部门联动,明确职责、逐级排查,梯次化解,努力实现“排、防、调”及管理服务有效延伸。积极推进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区工商联在区法院设立商会调解站,多年来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近1000人次,受理案件275件、调解成功案件217件,涉及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劳务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问题。

推深做实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成立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滁州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滁州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调解组织,共引进8名调解员专职调解。在与市住建局、工商联建立诉调对接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诉调对接平台。针对物业纠纷高发态势,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四调联动”,完善“一调一审”联动模式,“一站式”化解物业纠纷。区法院积极与区住建局、物业公司等对接,指导物业公司在与住户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约定仲裁条款,实现案件分流。(侯守杰)


上一篇:滁州市检察机关办好认罪认罚案件助力平安滁州建设[ 11-05 ] 下一篇:2021年滁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会召开[ 11-04 ] 作者: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