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长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321”工作法,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健全“三个机制”,加强统筹谋划。着眼多发疑难案件,构筑立体排查调处机制。全市共建立调委会204个,其中镇、村两级调委会19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4个。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原则,严格落实村(社区)周排查、镇(街)月排查制度,排查出来的重大疑难纠纷,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纠纷1800余起。着眼跨部门疑难纠纷,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实现调解模式从人民调解向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迭代。依托警民联调工作室,实现纠纷信息无缝对接,每月底通报未化解纠纷,集中攻坚,今年已处理案件181件。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贯彻双向互动的联络协调机制,派驻5名专职调解员入驻市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处理引调案件,2023年1月以来共调解案件112件。积极探索践行“行政复议+调解”模式,引导当事人以调解方式处理行政复议案件,今年3月成功调解了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推动行政争议得到有效化解。着眼调解员队伍建设,落实管理考评机制。根据天长市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及考核办法,定期组织调解工作研判会议,加强沟通交流、信息共享,组织专职调解员年度考核工作,备案考核结果,以作为续聘依据。建立全市人民调解员专家库制度,开展全市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不断推进调解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严把“两个关口”,提升综合素质。一是严把能力关,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强化培训效果,邀请高校专家授课,提升理论水平;邀请一线调解员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案例讲解等,提升实战水平;积极吸纳律师、公证员等现有资源作为培训师资力量。加强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推荐符合条件的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提升调解员法律知识转化运用能力。鼓励调解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二是严把质量关,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成立卷宗评审小组,对各镇(街)调委会调解卷宗进行季度审核,列出问题清单并下发整改通知书;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市人民调解卷宗评审活动,市行专调解卷宗和镇(街)调解卷宗交叉互评,以审促学,以审促改,不断提高该市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推进“一个转化”,强化成果运用。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全市调解工作经验,促进调解创新和成果有效转化,打造人民调解“领头雁”方阵,充分发挥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全市共打造品牌调解工作室18个,涌现出了“秦您说”“大校”“福韵千秋”等一大批特色调解品牌。如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朱桂涛设立的“桂涛调解工作室”,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刘汉校设立的“大校调解工作室”,今年以来各调解工作室共化解矛盾纠纷106件。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