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共谱法治“五线谱” 同奏乡村“和谐曲”

来源:滁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5日 点击数:0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近年来,天长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法治乡村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大局来统筹谋划,精心绘制法治乡村建设“五线谱”,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共建法治乡村“名品牌”

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将法治元素融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精品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一村一品牌”,在城乡建设中绘制出一幅幅精雕细琢的法治文化画卷。铜城镇龙岗社区依托抗大八分校旧址,充分发掘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打造百年法治建设展示馆,让百姓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截至目前,天长市已建成大通镇民法典主题公园、万寿镇法治文化公园、芦龙社区网信普法基地等一批个性化、品牌化法治文化阵地。

共绘法治乡村“同心圆”

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法治文化活动,着重宣传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法律七进”等主题,依托重要时间节点、赶集日等,深入乡村走街串户,通过以案说法、法治宣讲、设立法律咨询点等形式,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使村民尊法学法用法常态化,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水平。由天长市景鸿戏剧艺术团自编、自导创排的扬剧小戏《相遇在星空下》《不要喊我罗青天》等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法治文艺节目,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扬剧融入法律知识、法理情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廉政、民法典等内容,将法律之声传遍大街小巷。

共织法治乡村“保护网”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加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站式”办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业务,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为基层组织、乡村企业和群众提供“贴近式”法律服务。运用“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在“指尖上”“手掌上”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精准化,为基层群众带来面对面的贴心服务,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司法为民的“大格局”。多部门联合开展“送法进企业”专项活动,各司法所会同律所走访辖区企业,以“零距离”上门问需、“问诊式”法治体检方式,变“坐诊”为“巡诊”,做细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发展良策,为企业生产经营把好法律关,以法治力量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共育法治乡村“主力军”

构建“选育管用”的培养链,积极培育乡村振兴、平安家园建设的法治生力军。大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并深入挖掘典型,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各自熟悉领域的专长,激励其在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中积极作为,截至目前,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050名。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人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

共谱法治乡村“和谐曲”

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市16个镇(街道)、175个村(社区)实现调委会全覆盖。优化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助推器”作用,实现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对接”,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治标”向“治本”升级。总结推广优秀调解经验,打造“好大姐调解室”“秦您说”“大校调解室”等一批矛盾调解特色品牌,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法院、公安、妇联等多部门通力协作,形成“部门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法治乡村建设。天长市持续推进普法宣传、繁荣法治文化、优化法律服务、壮大法律队伍、化解矛盾纠纷,将法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共同谱写一曲法治乡村“和谐曲”。


上一篇:“四个聚焦”助推信访工作提质增效[ 04-15 ] 下一篇:天长:“流动仲裁”到基层 服务群众“零距离”[ 04-17 ] 作者:徐 悦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