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正文内容

南谯综治中心建强多元解纷“主阵地”

来源:安徽法治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点击数: 23

今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关键抓手,围绕“五个规范化”要求,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多方协同为支撑、打造品牌为引领,构建矛盾纠纷化解主阵地。目前,中心已实现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常驻办公,搭建“一站式受理、多渠道化解、全流程闭环”调处平台。中心自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742件,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多元治理成效显著。

整合资源 聚能蓄力破难题

南谯区综治中心打破资源壁垒,通过整合专业人才、部门职能与科技工具,让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全方位保障。

2025年1月,严某某等3名农民工被雇主陈某拖欠6万元工资长达两年,多次催要无果后报警。辖区派出所依据“警调对接”机制,将纠纷引导至综治中心。面对这起涉及农民工核心权益的欠薪案件,中心迅速启动资源整合机制,选派熟悉欠薪纠纷处置流程的专职调解员介入,安抚农民工情绪、梳理案件脉络;同时邀请区法学会法学咨询专家参与,凭借专业法律知识,结合民法典中关于工程价款支付的规定,明确发包人李某与雇主陈某的责任关系,破解“责任认定难”的关键卡点。通过调取劳动合同、施工记录等材料,为调解提供扎实证据支撑。最终,三方达成协议,陈某当场结清拖欠工资,李某承诺尽快支付工程款,两年积案妥善化解。

多方协同 联动发力解民忧

通过建立多维度协同机制,中心将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门力量串联起来,形成“一方诉求、多方响应”的处置格局。今年8月底的周某某欠薪案,正是多方协同的生动实践。

当时,周某某作为小区工程维修班组带班负责人,反映其2022至2023年被拖欠工资约8万元。由于工程早已结束,原施工单位江苏通州某建设公司撤场,实际分包人失联,讨薪陷入僵局。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立即将案件移交住建交通局,同步通报人社局和公安分局。

住建交通局牵头调查,面对时间跨度大、涉事人员难联系、缺乏关键证据的困境,联合人社局向施工单位发函要求配合,并协调小区地产公司协助联系企业负责人。综治中心则全程跟踪进度,统筹各方诉求。2025年9月2日,施工单位负责人、周某某及相关部门代表召开现场协调会,工作人员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阐明法律责任,最终双方确定结算金额6万元,施工单位承诺一周内付清。9月4日,款项全部到位。

此外,中心还构建“警调、诉调、访调、检调”四调对接机制,将110非警务纠纷、法院先行调解案件等统一纳入调处体系,运行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2174件,办结率达98.67%,相关经验被公安部评为风险源头防控典型案例。

打造品牌 增强治理辨识度

南谯区综治中心以品牌化建设为引领,打造特色调解品牌与服务载体,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推出区级统一调解品牌“连心谯”,聚焦连接民心、化解民忧,整合全区调解资源,统一服务标准与流程,针对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解行动,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有效载体。

鼓励镇(街道)结合实际打造特色子品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同乐街道建立“四方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定期议事,解决小区管理难题;同步推行“逢四说事”制度,每月4日、14日、24日邀请群众到社区,现场协调解决问题。龙蟠街道开发“随手拍”小程序,群众发现矛盾纠纷或民生问题,可随时拍照上传,后台快速分派处理,实现反映诉求“零跑腿”。此外,全区设立100余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如银花街道的“香樟树下”说事点,以树荫下的轻松氛围,让群众愿意坐下唠嗑,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同时,培育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发挥头雁效应。支持经验丰富、群众认可的调解员建站,如“老书记调解室”善解邻里、家庭纠纷,“王帮龙帮你调解室”在劳动争议、合同纠纷调解中口碑极佳。这些工作室以专业性与亲和力,成为基层调解重要力量,提升了综治中心服务公信力。

南谯区综治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多方协同、品牌打造“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上一篇:一站式受理 一揽子调处[ 10-17 ]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本报通讯员 孙晓青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