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凤阳县建立首个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基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1日 点击数:1778

 

为全面贯彻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管理创新工作,县司法局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国有方邱湖农场,将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了我县首个集公益劳动、集中教育、就业指导、安置帮教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综合基地。

一、综合基地的基本情况

今年5月份,县司法局会同县工商、人社、民政等单位,筛选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备选企业,从企业性质、企业领导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重视程度、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法治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选出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做贡献的国有企业—方邱湖农场。该企业位于凤阳工业园区,直属安徽省农垦集团,建立于解放初,占地面积2万亩左右。专门从事农做物种植和育种。主要农产品是小麦、水稻、大豆,并向全省供应良种。910日,综合基地挂牌成立,正式运行。主要分为学习教育区和劳动实践区。其中,学习教育区可容纳2040人同时上课,主要用于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就业培训、政策指导和心理矫治;劳动实践区由方邱湖农场根据企业生产作业需要安排确定,主要用于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及“三无人员”过渡性安置。

二、工作措施

(一)在学习教育上,创新形式,区别对象。基地采取“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思想教育与法德教育相结合。将道德、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思想引导入手,寓德于教、寓法于教,将良好的道德理念和正义的法制理念植入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心中二是集中教育与个案矫正相结合。在定期开展一次集中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每位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和个别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并据此进行分析,及时修正矫正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实施个案矫正。三是课堂讲座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志愿者、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亲朋好友的引导、帮教作用,鼓励他们正确引导和帮助帮教对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正错误的思想,形成专门机关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二)在公益劳动上,采取灵活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方式。基地根据不同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如性别、身体状况、个人技能、工作情况等,为每个社区服刑人员量身定做劳动计划和劳动时间,实行人性化劳动,保证每个服刑人员所从事的劳动都是力所能及且不影响本身工作,实现公益劳动惩罚和矫正功能的双重效果。

(三)在安置帮教上,过渡为主,加强培训,联合帮教。基地采取一主一辅的帮教模式:一是以过渡性安置为主。基地与企业合作,签订过渡性安置帮教协议。对于出监后没有家人,暂时未找到工作,生活确实困难,需要帮教的服刑人员,在就业培训期间,企业提供一定的岗位,给予短期过渡性安置,解决燃眉之急。二是以就业培训为辅。对于过渡性安置在基地的社区服刑人员与找不到工作或尚未找到工作的刑释解教人员,结合公益劳动组织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就业政策指导,丰富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符合要求的劳动部门还可以推荐就业。

三、当前综合基地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管理人员。基层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依托于乡镇司法所组织开展,而乡镇司法所又同时承担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政府中心工作等多项职能,人少事多、职责不明、专职社区矫正和帮教工作人员缺乏成了突出性的问题。一般司法所工作人员最多只有2人,还有不少的司法所目前只有1人。但在册的社区服刑人员479人,刑释解教人员157人,单是这些人员的管理工作就负荷不了,更别说是其他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再要分出专门的基地管理人员来就相当困难。目前,我们只能采取两头兼顾的方式,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兼任管理员,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及监督工作。但这种模式对于基地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不利,并非长久之计。

(二)缺乏专业师资力量。我们将基地的功能定位于教育矫治、心理矫治、行为矫治及安置帮教,开展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心理矫正、就业培训及过渡性安置工作。但目前来说,由于社区矫正和帮教队伍不健全,专业素质与基地工作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专业师资力量,如心理医生、教育工作者、法律专业人士、就业培训师等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基地心理矫治、就业培训等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相应的矫治效果就难以保证

(四)缺乏联合帮教机构。我们把基地的安置帮教功能定位在过渡性安置上,这就说明这种安置帮教只是暂时性、过渡性的,要真正做好安置帮教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整合资源,动员一切可用的社会力量,联合辖区内的大规模企业、单位联合帮教、联手安置。基地运行时日尚短,联合帮教机构短缺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基地安置帮教功能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的关键。

 


上一篇:凤阳县法院实行“三三制”原则化解信访积案[ 10-10 ] 下一篇:全椒县法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助推司法公开[ 10-17 ] 作者:指挥部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