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基层风采>>正文内容

琅琊区成立全市首家老人日间照料中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0日 点击数: 2194

 

琅琊区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下老年服务需求,不断拓宽以个人购买服务为主、政府购买服务为辅、引发社会各界关爱的养老服务机制。117日,在北门街道成立了我市首家日间照料中心。中心挂牌开展工作,为辖区内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日托养老服务。

一、顺应老龄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多样化服务。针对辖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重、缺乏照顾老年人口多的实际情况,该区把关爱老人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社区为依托,不断整合辖区资源,在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设立孤寡老人代餐点起步,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为辖区10多位孤寡老人提供免费餐饮和居家养老服务,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将养老服务向空巢老人和缺乏日间照顾的老人延伸,在各级民政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区、街道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场地、经费、人员问题,成立了“琅琊区北门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挂牌运行。

二、破解重点难题,拓展养老服务新格局。琅琊区按照国家民政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结合辖区人口数,北门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二类规模进行建设,采取“公办民营”的运行模式。一是政府加大投入,解决场地和经费问题。区政府将一幢建设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作为地方政府配套投入提供给中心。街道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共150万元用于购置各类设施、房屋装修改造和室外活动场地修建。中心建有生活服务用房、文体娱乐用房、保健康复用房、配套辅助用房和室外活动场地等五大服务场所,配备有生活、保健、娱乐、安防等四大类服务设施(器材),可提供就餐、休息、阅览、文体、保健、知识讲座等十多项服务。二是建立公益性服务组织,解决机构人员问题。一方面,通过辖区民办非营利性企业,面向社会聘用了3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中心服务管理工作,工资待遇从拓展服务项目费用中列支。另一方面,坚持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原则,倡导和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无偿公益服务;对困难家庭的老年人提供低偿服务;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通过购买服务形式提供有偿服务。三是爱心捐赠,引发社会各界关爱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还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广泛传递,一些爱心企业家慷慨解囊,为中心捐赠爱心款,营造社会大爱环境。

三、服务功能齐全,为老人提供悉心照料。北门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全日制养老补充机构,填补了琅琊区乃至滁州市在老年人日托服务上的空白,实现了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全日制养老与日间养老、政府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全方位结合。运转初期,可为入托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保障、文化娱乐等三大类十小项服务。以后,将逐步拓展更多,如家电维修、保健按摩、书法特长班等。在为辖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又为空巢和缺乏日间关照的老人开辟了日间照料的乐园。

四、统筹推进发展,努力提供更好服务。日间照料中心采取 “公办民营”运行模式。为统筹推进,该区成立了民办非盈利企业“琅琊区夕阳红老年人服务中心”,对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孤寡老人代餐点以及其他养老服务工作统一管理、整体运作。一是拓展服务深度。在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部分老年人的特长,组织他们积极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使他们老有所为。二是扩大服务覆盖面。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突破场所限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增加养老服务项目,覆盖辖区更多的老人。三是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推进养老服务与党建、工会、妇联、人口计生、社会志愿者工作的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称心满意的服务。

 


上一篇:琅琊区“五大机制”强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04-30 ] 下一篇:凤阳县三举措落实孤儿基本保障制度[ 03-16 ] 作者:指挥部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