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滁州长安网>> 他山之石>>正文内容

哈尔滨“法律诊所”扎根服务社区、街道 法律援助心理开导并驾齐驱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 点击数:2705

 

因为亲人被害而不顾一切试图打击报复,有甚者更是萌生出一命抵一命的极端复仇心理。哈尔滨市法学会通过在社区、街道在普法、援助、调解等大量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心理调节、压力排解已悄然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法律诊所”应运而生。

  目前,哈尔滨建立市级法学研究实践基地11个,“法律诊所”148个(其中街道中心诊所18个,社区诊所130个),为3万多人提供了法律服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381件,调处信访积案886起,其中群体性越级访6件,代写法律文书2960份,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5起,为众多下岗职工、单亲家庭和未成年及“两放”人员实施了救助。

  法学、高校联姻 放弃守业再创业

  不为权位轻而自卑,不因机构小而无为。2006年以来,哈尔滨法学会从根本上理顺了领导体制,解决了编制、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问题,自上而下构建起市和区县两级完整得力的组织、工作体系。

  通过实施人才支撑战略,主动求联,促成了全市12个区县法学会与10个有法律专业的在哈高校郑重签约,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合成了法学、法律界人才集聚的新优势,吸纳201名法学专家融入法学会和研究会,担当相应职务或课题负责人,会员从587人发展到2853人,壮大了队伍,调优了结构,推动了法学会从“有人干事、有地方干事、有钱能干成事”向“有人才支撑、有机制保障、有成果转化”的转变,开创了工作新局面,成为全省“龙头”,跻身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先进行列,获得多项殊荣。

  成绩、荣誉面前,哈尔滨法学会置身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新时期和全市实施新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大环境下,内部出现两种思想倾向。一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致力巩固提高,守住来之不易的荣誉。二是自加压力、创新突破,奋力开创新局面。面对考问,哈尔滨法学会在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中,以“防松破满找差距,创优争先补短腿”为题,自上而下开展大讨论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守业则退,创新业兴,有为才有位,要以执著的进取精神去创造另一个开始。

  三事例为创新供氧 “法律诊所”扎根基层

  目标格局已定,但法学会创新社会管理从何入手?哈尔滨从三个典型中获得启示。一是作为市、区法学研究实践基地的道里区建国街道与东北林业大学法学院以创办“心理咨询中心”为载体,通过心理慰藉、教育疏导与实施法律援助相结合,先后服务救助了近千名群众。包括及时挽救了2名欲轻生者的生命,为法学会把工作触角伸向基层探索了新路。二是哈尔滨商业大学是全市第一个与松北区开展合作的典型,市民商法学研究会设在该校法学院,他们在本区和另外2区的8个街道创建法律援助工作站,先后为1.5万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调解民事纠纷300余起,无偿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50多起,成为教育部、团中央的先进典型,进行了法律援助切入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三是南岗区法学会是法学会标兵单位,2010年初与哈理工大学、黑大等4所高校法学院合作,把始于上世纪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嫁接在社区管理上,先后在4个街道的社区试办“法律诊所”,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解决了多年积累的社会矛盾和棘手问题,特别是因大规模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50多次进京缠访的难案,经法学专家介入均得到妥善处理。面对因丈夫被伤害致死,情绪失控,坚持杀人偿命要求,欲以死相拼的妇女,通过解析法理法条、耐心教育引导并辅以合理补偿,圆满解决了困扰上下的难题,本人理解后在会上现身说法,引起很大反响,深得民心,这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三个典型中最大的启示是“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不能空喊,为民服务、分忧,怎么做都不过分。创新社会管理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场义诊、专家门诊、入户巡诊、综合会诊、危重急诊”服务居民群众,还定期开展“社区模拟法庭”、以案说法、市民法律学校等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实践证明,从社会末梢切入,主动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用行动表达社会责任,用诚心服务叩开了基层社会管理之门。基层和老百姓接受这种实实在在的工作方式和面对面交流服务,称“法律诊所”是“连心桥”、“主心骨”、“离不开信得过”。

  “法律诊所”律师法官轮班坐堂会诊

  “法律诊所”的创建为获取民生法律需求信息、贴近基层社会管理实际开展法学研究架起了桥梁,成为确定法学研究内容和法治宣传素材的重要来源。

  哈尔滨市南岗区三姓社区的矛盾纠纷调解员滕丽娜告诉记者,在没有开办社区“法律诊所”的时候,社区主要是依靠深入居民区排查矛盾纠纷,或是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到社区来寻求帮助调解,解决的也多是诸如夫妻吵架了,上下楼跑冒水了等等家长里短的事情,而且社区工作人员细致耐心,和社区内居民又比较熟悉,调解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开展,调成率也比较高。但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矛盾纠纷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单一的调解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同时,涉及专业法律问题及牵涉多部门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在社区层面仅靠调解人员也无法全部解决,有时只能上交到街道办事处甚至区里,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去解决。社区“法律诊所”成立后,很多复杂问题在社区就可以基本解决了,矛盾不用再上交了。居民们听说家门口有了这个免费的“诊所”,也经常带着一些赡养、维权、用工等的法律问题来求助“医生”,滕丽娜笑着说:“现在我们都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有些常见的小问题都可以给出专业的解答了。”

  社区书记丛晓薇介绍说,20105,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法学会的指导下,她所在的社区正式开办了社区“法律诊所”,即以社区为单位,整合地区法律资源,为遇到法律问题的居民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和代理服务等。“诊所”由社区党委书记任所长,对日常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社区警长任副所长,“诊所”成员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大专院校有执业资格的法学教师、法学专业学生等法律工作者组成,每天轮流坐堂问诊。“诊所”以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为宗旨,集居民矛盾化解、法律诉讼代理、困难群体无偿法律援助、基层法学研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探索大学生就业实践新模式等多功能于一体,致力于完善社区服务职能,维护地区和谐稳定。

  丛晓薇所在的社区内律师事务所比较多,借助这个优势,她和辖区内的10家律师事务所都签订了共建协议,所内律师每天轮流坐堂,文中开头所提到的两位工作人员中一位就是社区内龙房川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崔忠厚。“诊所”在社区有独立的办公室,接诊登记表、处方、调解文书等表簿齐全。印制了法律诊所指南,公示诊所成员及职能,公布接诊地址、电话等,发放给区内居民,方便群众“就诊”。

  解决陈年积案 服务、研究双收益

  近两年,除了举办规模、影响大的“哈洽会法治论坛”、京津沪哈“大学城”法治论坛、区域法治论坛外,哈尔滨法学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涉及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研究和宣传上,先后举办了“解决涉法涉诉案件”、“行政复议体制研究”、“扩大创业就业”、“预防职务犯罪”、“法治护航,和谐拆迁”、“依法治理交通顽症,确保畅通安全”、“预防家暴对策研究”、“流浪乞讨儿童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等论坛和研讨会,因针对性强,很多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应用。如市行政复议法学研究会应“民告官”渠道不畅之需,开展创新行政复议体制研究,并大胆实践,强力推进了政府法制建设,具有普遍意义,国务院主管部门在我市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并将成果纳入国务院条例之中。哈市劳动法学研究会根据就业需求,开展扩大就业研究,提出30条对策实施,扩大社会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创历史新高。哈尔滨法学会主动参与市政府《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建议的论证和修订,加快了立法进程。

  2010年以来,市、区法学会围绕发展、民生和稳定举办各类论坛、研讨会166个,去年末借承办“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年会”的机遇,确定“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为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据统计,近两年共研究提出对策建议1278条,其中296项涉及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家、省市采用。与此同时,结合“六五”普法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市区联动,地校合作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服务新战略,法治惠民生”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法学专家上讲坛、进机关、入企业、下基层进行巡回法律宣讲,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三百两进”、“三官两师”、“四进一讲”、“大讲堂”等活动,主动参与法律广场、法律长廊普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唱响法律歌、咏诵法律“三字经”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针对性强的法律宣传教育。

  哈尔滨法学会会长陆文君认为,创办“法律诊所”的实践价值不仅在于有效聚合人才,提升“人气”,探索源头服务管理之路;更重要的是对参与者和相关领导视野、观念和思路的开阔、作风的转变、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以及时代精神的弘扬无疑是一大推动,这是最大的收获。


上一篇:芜湖社会管理创新深耕基层 品牌服务进村入户遍地开花[ 06-07 ] 下一篇:合肥综治创新呈现十大亮点[ 06-11 ] 作者:综治

主办单位:中共滁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和滁州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市政务中心东九楼

邮编:239000 公开(监督)电话:0550-3820106 传真:0550-3820106

Email:czshglzhb@163.com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440*900 以上浏览本站 皖ICP备17002914号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科技